公司新闻
发挥熟人社区作用加快旧楼加装电梯 - 电梯行业
[编辑:贵州华升电梯有限公司] [时间:2019-07-31]
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“加装”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“旧楼加装电梯”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民心工程。6月19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,指出有条件的小区可加装电梯。
在佛山五区中,禅城区旧楼保有量多,旧楼加装电梯的需求最为突出。早在2014年,禅城便出台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暂行办法。本月起,《禅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指引》正式施行,简化审批流程和强化协调及监管工作,为旧楼加装电梯扫清障碍。
但在实际增设电梯的过程中,业主意见协调、资金筹措、审批办证、后期维护等方面问题让旧楼加装电梯步履维艰,需要政府支持和居民自治形成合力,采用政府扶持、居民自治、企业参与的模式,推动旧楼加装电梯。在这些方面,广州、上海等地积累了不少经验,本期学习与参考,聚焦这些地区的做法,以期为禅城提供借鉴参考。
广州
旧楼装电梯看广州如何破“三难”
在旧楼加装电梯的问题上,广州在全国先行一步,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工作,社区和居民也有各种尝试和成果,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。据统计,自2002年广州对加装电梯核发首张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》起,截至2019年4月,广州市已审批加装电梯约5276宗,位居全国前列。
协调难
发挥居委会“和事佬”作用
三眼井社区是越秀区一个典型的老社区,无电梯的老旧楼房多,老年住户多,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亟待解决。“居委会作为第三方,适时充当好‘和事佬’很重要”。社区居委会主任廖向红提到,以豆腐寮19号为例,在筹备安装电梯的前期,首层两户都不同意,理由是电梯加装后遮光和挡风,这种情况下,居委会主任及时介入,多次上门做工作,打好“两张牌”:一张感情牌,一张补偿牌。在居委会主任不断做工作后,其中一户没提任何条件就同意了。为了表示感谢,居委会提议大家出资为该住户翻新阳台防盗网,再装上隔音玻璃。邻里关系并没有因加装电梯而破坏,反而在不断沟通中加深了理解。
廖向红说,社区党委、居委就是要帮助居民找到利益的“最大公约数”,逐步形成“自己的事情自己议、大家的事情共同办”的氛围,以自治推动电梯加装。
众所周知,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最难的就是业主意见统一,而三眼井社区的居民却做到了。可以说,每一台成功安装的电梯,后面都凝聚着该住宅小区居民自治成果,都体现出三眼井社区和谐、友善的邻里关系。
审批难
提供加装电梯“一站式”服务
解决了协调难的问题,对于居民来说,接下来的申报审批工作量也不小,不用东奔西跑的“一站式”全盛棋牌官方唯一69的解决方案是居民的共同心声。
去年1月,荔湾区新成立了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中心。在服务中心里,既有政府职能部门,也有十几家的电梯企业,还有志愿者提供咨询服务。从了解整个加装电梯流程,到前期怎么筹备,再到最后选哪间电梯企业,都可以在这里“一站式”解决。服务中心的楼下就是政务中心,要办什么手续、审批什么项目,也都可以搞掂。
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,现在来服务中心的有一半是外区的居民,他们专程跑到荔湾区来咨询。这也说明,居民群众是非常需要这样的便民服务。
为居民加装电梯提供全方位、更便捷、个性化的服务,越秀区按“1 1 18”的模式,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加装电梯服务体系,由区房管局更新局牵头组建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,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加装电梯咨询预审专窗,18个街道政务中心设置增设电梯咨询专窗。同时,各审批部门不断优化流程,形成一门受理、“一站式”审批服务机制,节约居民报建时间,提高办事效率。
维保难
请“电梯托管管家
”来帮忙
相比旧楼加装电梯之前和之中的困难重重,电梯加装之后出现的维保困境也不容忽视。
为打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最后一环,实现加装电梯从建设、安装到后续管理的全流程服务,去年12月,越秀区推出“电梯托管管家”服务: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推动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搭建平台,引入两家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接受业主委托,履行电梯日常安全管理职责,承担安全管理责任。托管公司采用“全包”的方式,提供使用登记、配备安全管理人员、日常维护保养、应急救援、年审等服务。
北京
旧楼装“公交电梯”刷卡乘坐两角一次
免费安装,无任何预收费用,像乘坐公交车一样刷卡使用,每次两毛钱……去年2月,北京大兴区首个老楼加装电梯工程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,这是北京市首个采取计次刷卡模式运营的“公交电梯”。
给老楼加装电梯,是一项民心工程,也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基础工作。然而,对于电梯如何装好、用好,却是一个难题。“公交电梯”运营模式,居民不用缴纳建设和维护费用,根据个人实际需求刷卡付费使用,具有许多借鉴意义。
一是能有效缓解老旧住宅筹资难题。尽管很多地方推行老楼加装电梯,但效果并不显著。政府免费安装,居民刷卡付费使用,能切实解决这一问题。政府也可鼓励企业采用“代建租用”模式参与老楼加梯建设。
二是后期管理维护更有保障。电梯的维护保养关乎电梯运行安全。若是住户自筹资金安装,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很容易因维护费用而发生纠纷。采用“公交模式”后,由专业机构负责维护,更能确保电梯运行安全。
三是为居民乘坐电梯减轻成本。采用“公交模式”后,根据测算,每户每月实际费用低于100元。从成本而言,大多数家庭都能接受,满足不同人群上下楼的需求。
上海
为居民加装电梯提供按揭服务
给老住宅楼加装电梯,是项民生工程,也是项颇费金钱的工程。据上观新闻报道,上海闵行一处老公房装电梯,一部电梯费用大概65万元,去除政府补贴的24万元,居民一共需要出资41万元,楼层越高分摊越多,6楼顶楼经测算一次得拿出7万多元钱。这对生活并不宽裕的老年人来说,是笔不小的开支。
当地想了个办法,由电梯安装公司按照15年分期付款方式向居民收取。譬如:2楼的居民一个月仅需付68元,3楼则是159元,6楼387元。并且,在电梯完工后的15年内电梯的电费、保险费以及所有修理费用都将会由电梯安装公司承担。
如此一来,资金来源的问题解决了,政府补贴一部分以后,居民每月只需几百元的费用,在可承受的范围内,由此却能带来生活上的便利、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房屋本身的升值。
媒体观点
社区事务由居民自主协商解决
旧楼加装电梯,本来这是一件好事,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却往往因为居民利益诉求不一样而变得困难重重,经常陷入“一人反对,众人受罪”的困境,居民只能继续爬楼梯。
“要放在以前,不会解决不了,楼上楼下都知根知底,经常互相帮衬,孩子没人管时,谁家的饭都吃过。”一位老者的话,正道出老楼电梯难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困境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将中国社会概括为“熟人社会”,而今天,这种社会关系结构正面临冲击。现代商业社会为老楼带来新房客的同时,也逐渐稀释着传统的邻里关系。虽一墙之隔,互相却并不了解,虽两门相对,见面也未曾说话。从熟人到陌生人,从有机连接的邻里到鲜有往来的原子化生存,人与人之间的谅解与共识,似乎比从前更难达成。
然而,传统人际关系中的友爱、包容、诚信等核心要素从未褪色,正是以它们为基础,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、社交关系才得以建立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老楼遇到的电梯难题,并未完全消解合作共赢的基本价值,而是为我们提出了更富挑战性的时代命题: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,如何凝聚更为广泛的社会共识?面对一项有价值的公共政策,如何在实施阶段平衡各方利益?
从个人角度讲,涵养一份同理心,珍视达成共识的价值,是现代人参与公共生活所必须培养的精神气质。而从政府的角度讲,创造各方参与的协商机制,为矛盾双方提供达成妥协的缓冲区,也是公共政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。
比如有的社区居委会把要安装电梯的楼内居民分为老、中、青三类,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利益考量,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,达到了理想效果。有的社区则建立协商制度,本着“社区事务由居民自主协商解决”的原则,在社区议事厅集体协商,安装电梯等利好政策自然顺利落实。
时代在变,沟通的方式也在变,不变的却是互信、互利、共赢的价值追求。可以说,老楼房里上上下下的电梯,承载的不仅是人,更联通着现代人的心,只要建立起直达内心深处的沟通方式,就很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